“海压竹枝低复举,风吹山角晦还明”。成长的路程,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想到达梦想的彼岸,需要经历丛丛荆棘。考研如此,那是一场与自己的较量,它考验的不仅是知识,更是心态和毅力,上岸的学子们用行动证明,只要心怀梦想、脚踏实地,就一定能够到达理想的彼岸。

王嘉辉
●2024届土木工程学院水利水电工程专业毕业
●研究生就读于云南农业大学
●研究方向为水资源与农业水利方面
既然选择,坚持即可
考研,是一场孤独的修行,也是一段自我超越的旅程,回首这段时光,从最初的迷茫到最终的坚定,王嘉辉深刻体会到,成功从来不是偶然,而是无数个日夜的坚持与努力换来的。大学时光是美好也是短暂的,作为理工科的学生,本科期间,他学习的是水利水电工程,四年时光飞逝而去,迎面而来的是人生选择的“三岔路口”,身边的同学纷纷开始规划未来,有人选择就业,有人选择出国,而王嘉辉却陷入了深深的迷茫。“面对未来的不确定性,我一度不知所措,经过反复思考,我最终决定踏上考研这条路。”不是因为随波逐流,而是他深知,只有通过深造,才能让自己在未来的竞争中拥有更多的可能性。
备考的过程并不轻松,每天早起晚睡,图书馆成了他第二个“家”,数学公式、英语单词、专业课知识点……这些曾经让他头疼的内容,逐渐成为他生活的主旋律,他至今犹记得,因为一道数学题反复出错,他几乎崩溃,甚至怀疑自己是否适合考研,但是每当这个念头出现,他都会告诉自己,既然选择了这条路,就一定要坚持到底。

本科生涯,珍贵的经历
总有一段时光,会让我们念念不忘,那里藏着青春的活力,共同探寻知识的同窗友谊,更有师长们的惴惴教诲,王嘉辉坦言,本科的求学经历,也让他在考研路上,多了一份自信心,老师们认真负责的教学态度,给予了他极大的学习动力,“大学期间有许多让我至今铭记的课程,比如胡亚东老师的材料力学,许建堂老师的水力学,周长泉老师的测绘工程等课程,他们都凭借着深厚的课程功底与认真的课堂态度让我难以忘记。”材料力学,是他最喜欢的一门课程,对于工科生而言,专业课显得“枯燥无味”,但是在胡亚东老师的讲解下,材料力学“妙趣横生”,幽默、风趣、严谨,正因为轻松的课堂氛围,让王嘉辉爱上了专业课,为水力学打下了基础,在考研中水力学中取得了相对不错的成绩。
“大学期间,我还参加过很多比赛和活动,团队协作和坚持,是我学到的最宝贵的经验。”王嘉辉说道,大赛中大家一同努力克服困难,打磨作品,共同面对大赛的舞台,发挥自己最大的潜力。这段经历,是他终身难忘的,除了大赛,还有许多实践活动,也让他受益匪浅,他印象最深刻的一次活动是水利专业课程见习,老师组织大家一同前往新区上川镇,参观一座水电站,实地的观摩学习让他不由感慨“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严谨复杂的理论支撑,多方位思考落实的方案,让他对这个专业有个新的认知。“也是这些多种多样的实践和活动,让我坚定了考研的心,我想在这个专业深耕下去,考研,是唯一的途径。”合理规划,“佛系”备考
考研是一条坎坷崎岖的赛道,热爱背后是无数日夜的坚持,王嘉辉坦言,在备战考研的过程中遇到最难的事就是“坚持”,这条赛道上,刚开始有许多志同道合的伙伴一同出发,但有中途找到工作放弃的,吃不了坚持的苦而离开的,他们或多或少都对在在同一赛道上拼搏努力的王嘉辉产生影响。他回忆道,中途没有坚持下来的同学对自己影响最大,会产生自我怀疑,质疑自己是否真正具备足够的能力上岸,会让自己自信心受挫,继而影响学习的心态。
除了周围人的影响,复习难度和进度,对他也产生了很大影响,他犹记得那一天,做了一套数学模拟题,结果错得惨不忍睹,他盯着试卷,感觉自己像个“数学黑洞”,差点哭出来,但转念一想,哭也没用,不如去吃顿火锅冷静一下。于是,他果断放下书本,约上朋友大吃了一顿。“吃完后,心情果然好了很多,甚至觉得自己又能‘拯救世界’了。”考研不仅是知识的比拼,更是心态的考验。在备考过程中,王嘉辉不断调整自己的情绪,逐渐学会了“佛系备考”,不再纠结于某一次的失败,而是专注于每天的进步,毕竟,考研不是一场短跑,而是一场马拉松,心态稳了,才能跑得更远,才能看到,岸上美丽的风景。
寄语学弟学妹:
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在你们决定考研的时候,也意味着选择了新的挑战,不要害怕考研途中的失败,勇敢追逐自己的目标。祝愿在考研道路上的学弟学妹们如愿在热烈的夏天签收自己目标院校的录取通知书,从海河街六号尽情奔赴下一场山海!